聽眾想聽的東西都不同,怎麼準備簡報?

清晨6:11 0 Comments


在一場演說或者簡報中,簡報者在總要先識別聽眾「是誰」,並依此準備相關的內容,這個概念我在這篇這篇都有提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點過去看看,但就有朋友提到:「如果聽眾想聽的東西都不同時,怎麼辦?」

這個問題被問過不下十次,我的回答是這樣子:「那代表你沒有聚焦問題或主題,如果聚焦了問題,那不相干的人根本不應該出席這個會議,如果聚焦主題,那沒興趣的聽眾根本不該參與這個演說。

但提問者告訴我:「我根本不知道會有誰來參加,不是我決定的。」

我直接跟他說,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畢竟確認清楚參與者,以及這個參與者為何會參與都是簡報者的責任,如果你認為這場簡報的目的應該與這個參與者無關,那你可以跟會議發起人建議在會後CC會議記錄給他就好,他可以不用出席,若會議發起人說這個人必須參加,但他只是來提供建議的,那你在準備簡報時可以忽略這個人想要些什麼

一場商務簡報,在設定好目標(Why)後,緊接著就是要確認主要受眾(Who),至此,你的簡報主軸應該就要定調,不管後來增加了多少的聽眾,主軸都不應該有太大的變動(可以增加一些小插曲),否則你會犧牲了聽眾的參與品質,也讓你的簡報失焦。

我們在工作上一定都碰過聽眾中出現了你意料之外的人,這些人可能是別人邀請來的,或者不請自來的,除非你發現這個人是必要的參與者,但被你漏掉的,否則我建議你毋須太在意他的看法,專注在自己本來要講的內容就好

其實針對以上的問題,曾有人跟我建議用「最大公約數」的作法來找出聽眾會有興趣的內容,他的意思是找出所有人共同有興趣的、能理解的、關注的內容,若你依這個邏輯去思考,你會發現以下的規則:
對    3個人,你可以講很深入的內容;
對  10個人,你可以講稍微進階的內容;
對  30個人,你可能只能講入門
對100個人,你只能講通識專注於單一特點,因為這個公約數的範圍太小了。
(當然了,如果所有的參與者水準都很一致,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最大公約數的作法可以讓你在準備演講時有所依歸,但若你是要準備一場商務簡報,我建議你不要使用這個方法,因為這會讓你的簡報完全失焦。若你今天設定的目標就是要談深入的內容,且希望得到專家的回饋,那你只要邀請相關的3個人參與;如果你今天是要談入門的內容,目的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某個產品,那你就可以放膽的讓多一點的人參加。在商務場合,你應該讓目標來決定聽眾,而不是讓聽眾來決定你的內容

0 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