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聽眾的內心產生共鳴,用對方能同理的語言陳述

清晨7:49 0 Comments


這段來自Youtube的影片-「The Power of Words」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一個善心的女士協助盲人更改了他的標語,更改前後的結果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雖然這部影片或許稍有誇飾,但你絕對不能不相信文字確實有改變他人行為的力量,本文我們便來解析一下這部影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本來的標語:


這種陳述語句是很常在各種募款或者尋求他人協助的看板或者傳單中看到,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效果性,但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拆成兩塊來看,你會發現「I am blind」陳述的是目前的感覺與的困難,「please help」則是我希望他人能做的行為,我在4層次,建構優質且高效的商務簡報中曾說過,一個有效的簡報分成四種層次,說明、說服、感動與驅動,而這句話的前半段說明了我的問題,但緊接著就希望驅動聽眾們來幫助自己,這是有一定困難性的,因為聽眾仍未被你說服與感動。

或者我們簡單的說「瞎了,又怎麼樣?為什麼我要幫助你呢?」,我們再來看看被美麗女士修改過的標語:

這句話我們一樣把它拆成兩部分,「It's a beautiful day」這句話是從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來說明,會讓我們心中激起一種「是啊,這世界真的很美好」的感覺,聽眾接著會想看然後呢?他們看到的下半段是「And I can't see it」,這是一個很巧妙的轉折,前半段給大家一個能同理感受與想像的畫面,下半段則讓你知道這樣美麗的世界,你看的到,我卻看不到,這時聽眾就完全能體會了,內心會泛起「這樣美好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也看不到怎麼辦?現在這個人確實需要我們的幫助。」的情緒,而錢就這樣從口袋裡掏了出來。

而這一句的就是從感動的角度切入,讓聽眾能感同身受後主動的提供協助給對方。

如果你需要對方的幫助,你要試著激起對方的同理心,讓對方體會你所面臨的狀況,當他心中能想到「萬一有一天是我遭遇這困難時,我會希望別人怎麼幫我」,那他願意提供協助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若對方是曾經在類似狀況下接受過他人幫助,那機會就更高了,近期兩則重大新聞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兩項意外事件的受害者,彼此之間應該特別能了解面對意外的那種無助感,也特別能感受到社會中提供給他們的大大小小的幫忙與加油打氣。

類似的溝通方法我們常用在銷售過程,銷售時,通常需要講成功案例,而這個成功案例若背景與客戶的相關性愈高(競爭對手或具有同樣問題的案例),成交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這是因為客戶能很快的感受這個案例好像在說自己,心裡會泛起「對對對,這就是我們的問題」的念頭,若你順勢推出你的解決方案,客戶還能不買單嗎?所以下次去銷售時,一定要準備一個能讓客戶感同身受的案例,不要再把同樣的案例一用再用了。

溝通時,從聽眾角度出來,構思自己應該講什麼樣的故事,用什麼樣的語言,當聽眾能與你所談的故事或案例產生共鳴,溝通,還難嗎?

0 意見 :